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誉为“东方之花”。在黄石,人民调解组织遍地开花,其中,银龄调解员以其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成为人民调解队伍中引领基层治理最末端、最有效的力量。全市近300名60岁以上的老同志以法为据参与调解,成为基层矛盾的“灭火员”,运用自身的优势进行调处,为一方平安发挥余热,为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市坚持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贯穿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主轴主线,聚焦源头治理,充分发挥了银龄“雁阵”力量在人民调解中的独特优势,有效提升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社会和谐稳定之基石愈发坚实。
阳新木港司法所协调当地公安综治等部门共同参与调处一起校园纠纷
打开心扉架桥梁,调出“家常味”
每天不到6点,天才蒙蒙亮,71岁的刘福星一如往常,早早来到黄石港派出所“上班”。
退休前,刘福星是黄石港派出所副所长。2013年,刘福星迎来了退休时刻,但他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而是奔波在各个社区,积极参加社区民调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2019年,市司法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公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在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移送非警务矛盾纠纷等方式,实现“公调对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与人民调解深度融合。2021年3月,黄石港公安分局联合司法局建立“公调对接”机制,在派出所正式成立民调信访工作室,同年,刘福星被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来到黄石港派出所工作。
“从一名人民警察到一名人民调解员,虽然我的角色、岗位发生了变化,但我为民服务的初心和行动没有改变。”33年的从警经验让刘福星更感到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性。“外人眼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深处矛盾旋涡中心的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矛盾。”为了能够把这份工作做好,刘福星下了不少功夫。案例分析、调解技巧、改进方向……短短一年时间,刘福星的笔记已经记了厚厚三本,慢慢地,刘福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调解经验——“捕风捉影”。
“风是空穴来风,音是言外之音,矛盾双方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是不顾事实,只顾宣泄情绪,后续表达时涉及‘家事’又会遮遮掩掩,这时只有‘听风辨音’才能找到矛盾的症结。”靠着这套经验,三年来,刘福星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无一例因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做人民调解工作,需要面对大大小小、错综复杂的矛盾,甚至常常还要奔波在各式各样的纠纷现场,刘福星却始终甘之如饴。“我不怕压力和挑战,我最怕的就是自己没把纠纷处理好,让当事人失望。”刘福星身后,墙上“公平公正依法调解”几个红色大字,显得分外庄严。
如今,随着非警务警情分流化解模式的推行,越来越多像刘福星一样经验丰富的“资深调解员”出现在各派出所公安调解室,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第一现场、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完善“大调解”格局持续注入“银发力量”。
阳新三溪司法所成功调处一起矛盾纠纷
法润无声解心锁,调出“和谐味”
医疗纠纷涉及生命健康,医患矛盾事关民生。2013年9月,阳新县医疗纠纷调处委员会(以下简称“阳新县医调委”)成立,为全县医疗纠纷提供专业化调处。
“以前,处理解决医疗纠纷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自主调解、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诉讼等三种方式,阳新县医调委的成立,使医患双方解决医疗纠纷多了一条新途径。”说话的人是陈敬强,这是他受聘阳新县医调委专职调解员的第11个年头。11年间,他参与受理调解医疗纠纷共805件,涉及金额达1.78亿元,调解成功率96.7%。
退休前,陈敬强在阳新县人民法院任民庭庭长,从事医疗纠纷案件审理工作近20年的经验成为他每次调解纠纷的底气。“医疗纠纷涉及到的信息专业性比较强,纠纷双方医学知识不对等、矛盾冲突激烈等特点都容易让患者家属和医院之间爆发矛盾,这就需要医调委来架起联通双方当事人的桥梁,促使医患双方消除隔阂。”
2019年,市司法局积极主动顺应新时代,根据《黄石市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的社会管理能力,紧紧围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五老’人员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不断将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
“立场要不偏不倚,但这也绝不意味着调解就要和稀泥。”陈敬强介绍,医疗调解纠纷过程中,责任的认定和损害赔偿往往是调解工作中的难点。在分清责任的过程中,陈敬强总是东奔西走邀请相关医学专家,根据病历及诊断情况研判医方有无责任或责任大小,以确定补偿依据,同时一遍遍告知医患双方可以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为赔偿补偿提供依据,给院方一个明白,给患方一个公道。
“人民就是自己家里的人,人民调解就是化解自己家人的难处,帮助家人解心结当然没有辛苦的说法,这样的工作做得值!”陈敬强笑着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浓浓的群众情,充分发挥政法“五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将矛盾纠纷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全市现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2个,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的老专家、老党员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新“战线”,助推人民调解工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性统一。
阳新富池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涉及农民工欠薪的纠纷
扎根基层除民忧,调出“乡土味”
“老涂是大家的老熟人了,他做中间人,话说得明白,事办得公道,我们都满意。”土言土语解疙瘩、法言法语说问题。在浮屠镇,有矛盾就找“老涂调解工作室”,已经成为辖区群众的共识。
老涂名叫涂诗书,今年66岁,退休前是浮屠镇人大副主席。“化解矛盾纠纷犹如开渠放水,一丈不通,万丈无功。”问起他从事综治工作近10年来处理矛盾纠纷的“妙计”,涂诗书摆摆手,“农村的矛盾纠纷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候双方争来争去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理不顺,就容易激化矛盾。”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涂诗书参与调解案件300余起,每年还会跨省帮助镇里在外务工的群众解决问题。
2022年5月,浮屠镇村民张某在广州一建筑工地宿舍内休息时死亡,经法医鉴定为心源性猝死。镇党委、政府知悉后,立即召集镇综治办、村委会相关人员商议解决办法,老涂听罢当即转身回家,匆忙收拾了行李就带领村干部及家属踏上前往广州的路途。家属到现场后情绪激动,当事人双方对于事后赔偿问题也存在严重分歧。
“调解不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把双方哄回家就算了,而是在尊重法律、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帮助双方解决实际问题。”调解过程中,涂诗书急他人所急,换位思考,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边详细了解事件经过,仔细查阅医院记录、法医鉴定情况等,一边联合广州当地调解委员会多次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协商。
“来了这么多趟,讲的话也在理,这个事情我愿意让一步。”经过涂诗书一次次的沟通协商,双方对立情绪逐渐消除,最终双方各让一步,顺利签下调解协议,至此,双方的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调解一件纠纷,赢得一片民心。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针锋相对到互相理解,在“老涂调解工作室”,经常上演着这样的“反转剧”。在黄石,像“老涂调解工作室”这样有影响力、口碑好的人民调解团队近年来如潮水般涌现,陈君(团队)调解工作室、蒋友斌个人调解室等调解品牌逐渐响亮,已成为当地人民调解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