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进黄石市阳新县富池镇港下村,草木葳蕤葱绿,碧水波光粼粼,与白墙黛瓦庭院,勾勒出一幅壮丽的乡村画卷。
近年来,阳新县司法局引领港下村以党建引领“赤诚红”,实施德治、法治、自治、共治“四治”,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实现产业兴、环境优、淳乡风,由富裕村变成模范村。先后荣获“湖北‘十大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9项荣誉。
党建引领“赤诚红”
吹拂乡村“文明风”
“还往左边移一点,好了。”党员曹玉发的老伴提示正在悬挂“优秀共产党员”奖牌的老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港下村以“先锋领航”,开展党员“五帮一争”活动,通过帮政策咨询,帮产业发展,帮邻里矛盾调解,帮做好环境卫生,帮乡风文明建设,努力争做优秀党员,切实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颜值。
党群心连心,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向上向善,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把美丽庭院、环境卫生、红白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让“草根宪法”“约”出文明善治新风尚。全村评选出“五好家庭”阮宜发、“好儿媳”王爱英,“优秀党员、最美家庭、好婆婆、巾帼致富能手”等46人,用典型引领、用情感融合,助推乡风文明,民风纯朴。
“昔日,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如今,村庄洁净美,环境如诗如画。”75岁的党员徐新其说。
心系村民,以人居环境整治提质为切入点,村庄“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全覆盖,新建5个花园,5个文化广场、5处健身路径、5个停车场、5个公厕……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棵棵修剪成型的绿树,构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宜居港下,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产业涌动“生态潮”
按下惠民“快进键”
“在家门口黄桃园就业、月薪2400元,再加土地流转租金和入股分红,这好日子美哟!”脱贫户曹祥轮一边除草一边说。
做强生态产业、助力村民增收、促进乡村“善治”。港下村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思路,构建港下建筑公司、女儿阶农旅公司、鸿运山庄等7家龙头企业,不仅让村民就业领薪金,土地流转得租金、股份拿红金,还为村集体发展撑起“经济伞”。
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涝能排、旱能灌……港下村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土地入股+农户”模式,发展黄桃50亩,桑葚80亩,苗圃100亩,银杏120亩,稻虾连作400亩,“软黄金”养殖合作社7家等“五园一养“主导产业,让11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月薪2400-3600元。
港下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李海霞介绍,昔日港下以有色金属开矿为生的鄂东南第一村,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环境不断破坏,村民陷入发展困境,村“一班人”痛定思痛,从有色金属转向绿色产业发展。
利益联结惠民生,绿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凝聚强大合力。村集体经济由10年前债务累累到2022年收入130万元的巨大变化,带动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加快了乡村振兴进程。
创新法治“新机制”
打造善治“主阵地”
漫步港下法治画廊,民法典书籍展台、法家代表人物卷轴、法治典故小品、“仁义礼智信”......点缀着法治元素的乡贤亭、棋盘桌椅和健身路径,让村民感受法治、接受法治、参与法治,让法治潜移默化渗入村民生活,浸润村民身心。
阳新县司法局局长徐新农介绍,港下村创新法治新机制,持续探索“3+N”工作模式,实施“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组长、村警、调解特派员、妇女小组、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举措,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融合的民主法治建设“根基”。
强化“数字法治”,在上级相关部门指导协调支持下,开发“智慧港下”治理系统,创建“一码享受服务”体系,将村民家门口变为办事服务窗口,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接入信息收集、矛盾调解、意见反馈等服务应用,构建“一码采集、一号受理、一键派单、一体督办”的平安新底色。落实数据共享应用,变“群众跑”为“数据跑”,让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更精准、更有效。
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注入法治灵魂,把“法治百花园、法治文化墙、法治生活路”融入法治村庄,让“法治长廊、法治书院、法治微园”,增添法治元素,形成《宪法》宣传墙、《民法典》微景观、法治港下“文化圈”,
港下村推进法治+多元共治,以党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带动村民学法用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柯昌盛荣获“黄石市优秀人民调解员““湖北省劳模”,全村培养一家一户一名“法律明白人”,树立“学法用法示范户”12户,打通学法、宣法、普法、用法“最后一公里”,推动法治精神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