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业务动态 > 普法与依法治理

【黄石普法·创新实践】心尖护蕾・法润成长 “小雪姐姐”法治宣讲团塑造黄石未检保护新范式

来源:黄石市司法局      时间:2025-10-24 18:19

“小雪姐姐”在法治课堂上与孩子们互动

一、背景情况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但其成长面临网络犯罪低龄化、沉迷网游、遭遇网络诈骗、校园欺凌偶发、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缺乏有效监护且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绊脚石”,这些问题既暴露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不足,也反映出家庭、社会保护环节的漏洞。近年来,黄石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守“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和“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理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八五”普法规划为支撑,组建“心尖上的检察・小雪姐姐”法治宣讲团黄石分队(以下简称“宣讲团”)。构建“检察+教育+家庭+社会”四位一体保护网络,从“小切口”突破“大问题”,把法治保护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同比均大幅下降,这份亮眼“成绩单”,是宣讲团整合资源、联动协作的扎实成果。从普法宣传到帮教救助,从犯罪预防到社会治理,宣讲团用“实打实”的行动筑牢未检防线。

“黄小法·小雪姐姐”暑期爱心托管班·“雪”法护童共成长直播课现场

(一)普法宣传多样化,让法治知识“活”起来。宣讲团以市县两级检察院13名干警为核心,联动全市106名法治副校长,跳出“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用未成年人能听懂、愿接受的方式传递法律知识。订单式普法进校园。围绕“防性侵、防欺凌、网络安全、毒品预防”等热点,结合真实案例定制宣讲内容。法治副校长定期入校履职,开展精准化普法活动60余场,覆盖学生1.8万人次。课堂上,“小雪姐姐”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把“不能做什么”变成“该怎么保护自己”,让法律条文成为“随身防护盾”。线上线下齐联动。紧扣开学季、“六一”儿童节、家庭教育宣传周等节点,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线上+线下”双模式。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开展宣讲的同时,推出12个主题法治课程和7期普法短视频;阳新县检察院制作的普法微电影《回家的路》被最高检转发,引发广泛关注;暑期还联合市司法局、爱心托管班开展“黄小法”线上直播教学,让未成年人“宅家”也能学法治、护自己。基地辐射扩影响。依托大冶市尹家湖中学、阳新县富川中学2个校检共建法治教育基地,以及西塞山区检察院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普法活动百余场,覆盖学生超10万人次。如今,校园里主动咨询法律问题的学生多了,校园欺凌事件少了,法治成为校园里的“新风尚”。

“小雪姐姐”在“开学第一课”上给孩子们讲授如何自我保护

“小雪姐姐”给启航学校“迷途少年”授课

(二)帮教救助精准化:为“折翼少年”点亮希望。宣讲团坚持“双向保护”原则:既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也为未成年被害人“抚平创伤”,把司法温度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校检协作助“无痕回归”。深化与启航学校的合作,在法治教育、教育矫治、关爱救助、社会治理四大领域协同发力。为27名“检送生”(涉罪未成年人)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建立离校后跟踪帮扶机制,推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应用尽用”,助力他们悄悄改正错误、重新融入校园或社会。动态帮教暖“迷途心”。对处于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的涉罪未成年人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技能培训、法律学习(明确学习时长)、义务劳动、定期思想汇报等方式跟踪帮教。截至目前,已帮助72名涉罪未成年人走出“歧途”,有的重返课堂考上理想学校,有的掌握技能顺利就业。多元救助解“燃眉急”。针对未成年被害人,联合民政、教育、心理机构等落实“司法救助+心理疏导+身体康复+返校支持”多元救助。累计为8名未成年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金10.5万元,开展心理疏导、帮助重返学校等救助80余人次,帮他们走出阴影,重新绽放笑容。

“汪汪队”+“小雪姐姐”检警暑期爱心班解锁法治奇妙课

(三)治理预防常态化,构建“四位一体”保护格局。宣讲团不局限于“个案办理”,更注重深挖问题根源,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从“单一办案”向“多元治理”升级。分级干预+家庭指导“补短板”。推进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联合多部门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涉罪未成年人动态跟踪;依托全市7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引入专业团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80人次,制发督促监护令8份,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补上“监护缺位”的漏洞。专项治理“斩黑手”。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7家单位召开联席会议,会签《黄石市未成年人因触网引发犯罪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网络性侵、网络诈骗等侵害未成年人线索快查快办;在市委政法委牵头下开展“护蕾”行动,深化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治理,让保护体系更健全。法律监督“护周全”。聚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督促教育、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对网吧、娱乐场所、餐饮店铺等开展检查30余次,办理相关案件9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5份,推动28家场所整改到位;针对未成年人“两卡”犯罪问题,向市经信局、中国人民银行黄石市分行制发检察建议2份,促进行业规范,筑牢安全防线。

三、经验启示

(一)多方协作是“关键密码”。未成年人保护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只有检察机关、学校、家庭、社会拧成“一股绳”,才能织密全方位保护网。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让保护力量更集中、更高效。

(二)精准施策是“核心抓手”。每个未成年人的情况不同,需求也各异。无论是“订单式”普法,还是“个性化”帮教,都需深入了解未成年人及家庭的实际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才能让保护更有针对性、更见成效。

(三)持续跟踪是“成效保障”。帮教救助不是“一锤子买卖”,需久久为功。对涉事未成年人及家庭的跟踪回访不能断,要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帮扶方案,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同时加强工作效果评估,总结经验、补齐短板,让未检保护之路越走越稳。

黄石市人民检察院、局普法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