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黄石市司法局以自我加压的改革勇气,创新打造“制度先行+模式创新+联合增效+标本兼治”四位一体监督体系,通过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市场主体撑起法治“防护伞”。
制度先行:绘就涉企执法“全新图谱”
坚持全市“一盘棋”,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参与、全面覆盖。一是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工作任务的通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全覆盖,黄石市48个司法所全部加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牌子。二是出台《黄石市市县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责清单》《黄石市镇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责清单》,进一步明确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职责。三是出台《关于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机制实施方案》《黄石市工商业联合会向司法行政机关转交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实施办法(试行)》《黄石市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管理办法(试行)》《黄石市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畅通行政执法监督渠道。
模式创新:打造智慧监管“包容格局”
一是严格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持续推动行政执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予行政强制“四张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柔性执法,依法探索“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模式,积极推行“说理式”执法。因再次对宾馆内吸烟行为不予劝阻、制止,黄石一电竞宾馆收到黄石市卫健委警告、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接到告知书后,该电竞宾馆依法申请“公益减罚”,组织两名从业人员参加公共场所禁烟宣传社会服务,合计抵扣罚款500元。最终,黄石市卫健委依法对该电竞宾馆作出警告、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这是湖北省卫生健康领域首例“公益减罚”案件,也是黄石推行“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柔性执法的缩影。2024年,黄石市通过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办理案件94271件,减免金额约2385万元,涉及企业达2620家。二是在全市创新开展“预防为主、注重服务”涉企行政执法新模式。要求各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日常执法检查和“法治体检”活动,查找企业内部管理漏洞,及时发现被检查企业的违法风险点,并针对行政执法领域内的高频违法事项和常见违法行为,编制各行政执法领域“通用版”、“专业版”、“个性版”“预防为主”指导清单。行政指导新模式使得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的执法行为从“事后处罚”变为“事前服务”。三是积极推广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要求各行政执法机关将经济影响评估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并结合本部门实际,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规范各行政执法机关的涉企行政执法行为。
联合增效:推行涉企检查“一业一查”
创新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对同一企业涉及多部门检查事项实行“一次上门、全面体检”。推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执法检查事项备案机制,实现部门之间跨领域跨层级“综合查一次”,推进“无感执法”。结合全市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探索“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新模式,推进“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多方会诊、精准施策”,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压减入企检查频次,有效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开发区·铁山区构建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承办、行政执法各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定期分析研判“联合一次查”问题清单,找差补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对接所涉部门,提升执法监督力度。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对全市199家在线监控企业安装100个视频监控点位,对95家未安装实时监控的中小企业安装693个用电用能监控点,全部并入“智慧环保”大平台。2024年度,黄石市实施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14.43%。
标本兼治:构建监督闭环“长效机制”
坚持标本兼治,构建监督闭环。一是重点推进行政执法事项清理工作。帮助指导各部门以权责清单和部门“三定”方案为依据,全面厘清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事项,压减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确保执法事项清单职权法定、依据充分,事项完整、不重不漏,为涉企执法划定清晰边界。二是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领域,加大行政执法监督个案办理力度,督促各执法单位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责。2024年,全市共办结行政执法监督案件368件,同比增长55.9%;解决问题537个,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建议书》364件,《问题线索移送函》23份,共有62人受到组织处理。三是根据监督和投诉情况实行分级分类监督,提高针对性、有效性。注重发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的作用,在本级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形成合力,认真履行好监督本行政区域内主管行业的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责。市司法局充分听取城市管理部门法制机构的建议,印制《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文书格式范本及说明,有力加强了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