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专题专栏 > 三大攻坚战

高黄村的活力:能人带头致富 创业带动就业

来源:东楚晚报      时间:2021-04-29 22:50

【扶贫干部点评】

2019年8月市司法局安排我到阳新龙港镇高黄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光阴如梭,一晃就快两年了。在市、县工作队和高黄村“两委”齐心协力下,高黄村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胜利,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我感到万分自豪。


▲高黄村展开美丽画卷


高黄村作为阳新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2014年全村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23户760人,目前实现全部脱贫。脱贫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群众更有切身感受。2020年村集体投入的产业扶持资金实现分红收入30万余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校、水、路”三大设施项目基本建成,高黄小学校园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新龙燕公路完成刷黑并通车,自来水项目今年将实现户户用上自来水,这些设施建成极大地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新修建的柏油公路


目前,高黄村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村“两委”和市、县驻村工作队深入学习中央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谋划产业发展思路,制订产业发展计划,着手实施人才、项目引进工程,激发村民创业致富信心。同时市、县工作队将切实履行职责,坚持党建引领,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汇集群众智慧,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动高黄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我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高黄村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市司法局驻村工作队队员黄煌


哗啦啦,电动打蛋器高速搅打。

蛋清在上下翻飞间颜色变得越来越浅,质地像泡沫般浓稠。提起打蛋器,当滴落下来的蛋糊纹理清晰可见后,将面粉分几次倒入蛋糊中……经过一番制作,香喷喷的蛋糕即将出炉。


▲为村民们培训糕点制作


4月20日上午,在阳新县龙港镇高黄村村委会三楼会议室,技能培训机构的老师正在给村民们上糕点制作课。21日,村民们还会学到特产水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高黄村位于龙港镇西部,和咸宁市通山县交界,东连106国道,西接通山县燕厦乡,本是四通八达的一块宝地,却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交通不便,成了阳新县八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如今,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2020年村集体投入的产业扶持资金实现分红收入30万余元。

行走在春日的高黄村,满眼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回报家乡

脱贫后把工厂开进村里


走进高黄村,路旁一家企业格外引人注目。

企业开设在一栋四层高的居民自建房内,院内停满了数十辆电动车。屋内,生产、装配、检测等工序一应俱全,二楼“车间”,工人们正在对激光模组进行检测。


▲工人们正在制作激光模组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叫陈敬源,他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外闯荡多年后创立了公司。依托政策利好和反哺家乡的想法,他将分公司开在了村里。这里的员工主要是高黄村的村民。”高黄村村“两委”负责人黄兴安介绍。

陈敬源曾是高黄小学的民办老师,因为工资微薄,加之家中人口多,还有一个患病的女儿,靠微薄的薪水实在难以为继,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户。

8年前,陈敬源辞去教师工作,50多岁的他带着大儿子陈义之去浙江淘金,最初几年,全家人要靠亲朋好友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在浙江一家工厂工作时,父子二人埋头苦干,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看准商机后,他便下定决心自己开设工厂。苍天不负有心人,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口碑,他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小有成就的陈敬源心中一直心系家乡,希望能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人。他父亲曾是高黄村党支书,任职期间,历经坎坷建成的洪垅水库至今仍在造福村民,为村民们传颂。

2018年,湖北省光之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高黄村落户。

“我现在是设备维护员,一个月能拿到2200元,之前在家中带孩子照顾老人,家中支出全靠在外务工的丈夫,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柯秀娜此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在镇上找了一份工作,但因照顾不了家里,柯秀娜只得放弃。

在村里上班后,柯秀娜既可照顾家庭,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日子也逐渐过得好了起来。

像柯秀娜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陈敬源的公司带动了贫困户在内60余人就业,村集体入股50万元,每年年底分红。

陈敬源经常对他的孩子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不能忘本,是高黄村养育了我,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发家致富,一定要报党恩、跟党走。”


返乡创业

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发展产业项目,不仅要看产值,更要看带动百姓的致富能力。

成传海今年46岁,在外打拼多年,在村里的邀请下,2020年他回到家乡,2021年3月成立了兴林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不到10天,他便承包了一片鱼塘和山地,开展了养鸡、养鱼等农业项目。

“此前我在云南大理开了一家餐馆,一年的营业额有100多万元,村里告诉我有很多好政策,加上我自己也想回乡创业,于是我将餐馆交给儿子,自己回来,准备同村民们‘大干一场’。”成传海带领记者前往茭白种植基地时,描述了一幅乡村产业发展的蓝图。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眼下,正是春耕好时节,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高黄村茭白种植基地一片耕耘的忙碌景象。

成传海介绍,合作社以150-280元/亩的价格,支付土地流转费给村民,同时使用当地群众就地打工,并优先考虑贫困户。


▲茭白种植基地


茭白种植基地一年收割2次,一次一个半月左右,50亩茭白需要30余人采摘,170亩全部种植后更是需要近百人。在这里工作的村民一天可赚取120元的劳务费,村民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可以赚取打工收入。一年下来,一人能增收近2万元。

为了让贫困户放心,兴林种养殖合作社采取的是入股兜底合作模式。贫困户以劳动力入股,种养殖项目产生了效益,年底可以分红,效益不佳时,合作社也会发放2万元左右的兜底保障金。

目前,合作社养殖的肉鸡在黄石消费扶贫网上线;鱼塘里的渔货在过年前夕就可捕捞上市售卖;茭白目前已经种植50亩,还有120亩土地已经完成流转,马上可以投入种植……

成传海的创业道路清晰且明确,村民们也愈发相信眼前的这位致富带头人,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和成传海一样,成传彦在村里承包了108亩山地用来种植山茶树。山茶树挂果后,需要大量的工人进行采摘。

依托村里的产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


特色产业引领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是关键。

高黄村的光之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兴林种养殖合作社等产业项目,只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村里已建成九大产业扶贫项目,宏志门业、光之海电子、日晟道家电商、光伏发电等项目已形成规模,生产效益稳定,杂柑基地已实现挂果。

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路、水、校”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完成,全村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改革管理,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不仅吸引了众多在外打拼的能人乡贤回乡创业,更是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黄兴安看来,乡村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要把产业转化成财富,把美丽乡村转变成美丽经济,真正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

为了让村民们开放眼界,黄兴安准备将村中十三个小组的组长召集起来,前往外地学习招商引资的好做法,积极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对全村产业进行摸底,淘汰落后产业,引进新产业,为村里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展油茶产业


“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法治帮扶优势,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发挥村民自治基础性作用,让村民知法、学法、懂法、用法意识。”市司法局驻村工作队队长石松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组织领导,瞄准乡村振兴的方向,因地制宜,持续发力,寻找突破,为谱写乡村振兴增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