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强戒所牢固树立治本安全观,深入推进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在准确研判分析场所安全稳定形势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以规范为抓手,精耕细作,多措并举,有效堵住了场所安防漏洞,确保了持续安全稳定。主要做法是:
一、以强化风险评估为中心,规范入所教育管理
针对戒毒人员入所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9月中旬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入所戒毒人员管理戒治工作的通知》,从新入所戒毒人员“入所登记、入所教育、入所体检、心理测试评估和管理要求”等五个方面入手,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工作实践中,机关科室与基层大队融合联动、共同发力。一是严格执行“四个落实”,即:认真落实入所登记制度,严格落实入所教育工作,迅速落实入所体检工作,规范落实心理测试评估,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个人信息登记,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入所体检和传染病初步筛查工作,在3周内完成心理测试,并及时对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开展不少于28天的入所教育;二是严格执行“五个必须”,所有新入所戒毒人员必须通过入所教育统一测试、必须经过体检和传染病筛查、必须进行体能测试、必须经过心理测试、必须经过风险评估,方可认定为入所教育期完成,进行分期流转。三是严格执行“两个严禁”,严禁未经同意,提前安排参加习艺劳动;严禁安排入所教育期内戒毒人员进入食堂操作间、仓库等参加零星劳动,接触劳动工具和危化品。从运行情况来看,成效初显,初步解决了过去存在的“入所登记不及时、教育不扎实、体检不精准、风险评估不准确”的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各项举措既与今年上半年出台的《重点病号分级管理规定》和《重点人员管理细则》实现了有机结合,确保了对新入所戒毒人员的摸排管控做到及时判定、准确分级、明晰责任、严格控管,为新入所戒毒人员戒治生活“开好头、起好步”,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场所安防基础。
二、以强化重点时段管控为重心,规范零星劳动(活动)管理
针对重点时段管控上存在的隐患风险,一方面在戒毒人员零星劳动(活动)管理上下功夫,印发《关于加强戒毒人员参加零星劳动(活动)现场管理的通知》,从调度审批、警力配备、职责划分和人员交接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戒毒人员参加任何形式的零星劳动(活动),必须履行事前报批,必须有足够警力的民警现场管理,原则上3人(含3人)以下必须明确1名责任民警进行现场直接管理,3人以上必须明确2名以上责任民警进行现场直接管理,且其中必须有1名以上大队民警参加。 劳动(活动)结束后,责任民警需将戒毒人员带回大队移交给大队民警接管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反之按脱岗追责问责”。初步解决了零星劳动(活动)现场管理警力不足、职责不清、调度随意、管理无序、偶有脱管失控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学员食堂开饭环节严格要求,明确学员开饭时段,除管教大队必须确保当日值班警力全员到位外,警戒护卫队必须安排1-2名警力全程加强,同时明确警力布控和巡查要求,严禁民警脱岗漏岗。上述两项措施经过近半年的执行,通过经常性警务督察和安全检查抓落实,取得了良好的实效,食堂开饭、零星劳动等重点时段管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基本形成常态管理模式。
三、以强化出所安全为重点,规范外诊探视调遣管理
针对戒毒人员外诊、探视、调遣过程脱逃风险激增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针对不同情形进行制度设计,以期各项工作规范运行、风险可控。在外诊管理方面,制定了《离所就医工作流程》,在审批流程、出所检查、警力配置、现场管理、警车配备、警戒具使用要求、回所报告和证据留存八个方面明确了要求,如:在警车上加装行车记录仪,全程记录外诊路线轨迹;按1:4比例配置警力实行现场直接管理;在指定医院设置专用病房,开通远程视频监控,对离所住院人员进行远程实时视频监控等等,有效堵住了外诊期间的各种安全漏洞。在探视管理方面,深入研究解读《戒毒条例》和127号部令有关探视工作的规定,细化了探视条件和审批流程,明确了外出探视“由本所民警带出、1:4配备警力、全程加戴戒具、时间不超过半天”的原则要求,确保戒毒人员外出探视个人活动“空间可控、时间可控、安全可控”,既保障了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规避了戒毒人员探视期间无人管控的安全风险。在调遣押解方面,按照省局调遣支队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调遣押解八项注意》,将调遣工作需注意的警戒护卫问题逐一罗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警对调遣押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警惕性,提升了调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安全等级。(市强戒所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