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邹女士与某物业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被派遣至某铁路车站食堂工作。2020年5月,因车站食堂爆炸,造成邹女士全身多处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70%,其中三度烧伤面积为50%,截至2020年9月已花医疗费68万余元,某物业公司只垫付了8万元。邹女士家属在没有找到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之前,多次找某物业公司和某铁路公司,但两公司却相互推诿,物业公司认为是铁路公司提供的工作场所安全问题导致邹女士受伤,铁路公司认为邹女士是物业公司的员工,工伤由物业公司赔偿。在了解到邹女士的基本情况后,黄石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上门为邹女士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服务。上门后,邹女士家属提供的申请材料难以证明经济困难,这一情况让邹女士十分担心自己无法获得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随即告知邹女士可以通过“告知承诺制”的方式申请,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其签订了《经济困难告知承诺书》,仅用半天时间就为其办理了审批手续。同时,根据邹女士的“点援”需求,立即指派律师提供劳务关系确认以及人身损害赔偿法律援助。本案最终以调解的方式结案,邹女士很快收到各项赔偿款121万余元,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二、背景情况
长期以来,经济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除已享受“低保”等特殊群体,其他经济困难群众想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供经济困难证明、其他证据材料等。2020年6月,湖北省率先通过地方立法,在《湖北省法律援助条例》中明确以经济困难承诺书代替经济困难证明,删除了经济困难证明由申请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的相关内容,明确规定“经济困难承诺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家庭人口状况、就业状况、家庭财产、家庭人均收入等信息”。实行法律援助经济状况证明告知承诺制后,申请人只需书面承诺已经知晓法律援助机构告知的全部内容、符合经济困难标准、愿意在所从事的活动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填写的基本信息真实准确等内容,并愿意承担虚假承诺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便可获得法律援助,极大方便了广大困难群众。
三、经验做法
(一)回应民意,积极落实规定。黄石市司法局积极响应,在全省率先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明确黄石市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的办理流程,制发了《法律援助申请告知书》《法律援助申请人承诺书》《法律援助申请人家庭成员和经济困难申报表》等制式表格以及《怎样申请法律援助》(宣传手册),在法律援助窗口公布告知承诺制事项的受理条件、审查方式和期限等,将原来的10天审查期限压缩为1至2天,实现选择告知承诺制申请法律援助人员提供经济困难证明材料数量压减100%。《湖北日报》刊登了黄石市第一起办理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案件,获得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社会效应凸显。
(二)加大宣传,扩大群众知晓率。为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知晓率,2020年7月2日,黄石市政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黄石市司法局详细介绍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申请步骤及方法,省、市20余家主流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全面宣传报道了黄石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的相关情况。同时,近年来我市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的宣传,人民群众咨询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情况逐年增长,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全程监管,兼顾便利与安全。一是申请时明确告知,在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时,向其发放《法律援助申请告知书》明确告知其承诺范围、不适合承诺的情形以及虚假承诺的责任,对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二是强化律师监督义务,明确法律援助律师在承办案件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存在虚假承诺或其他不符合承诺制的情形,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通报。三是“数据赋能”让事中事后监管查得准,依托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主动作为与8个市直部门的业务信息实现实时联动,已完成涉及公民的婚姻登记、出生医学证明、低保、不动产登记、残疾人以及涉及企业的企业基本信息、个体工商户基本信息等29种信息数据对接应用,通过数据共享智慧比对核查,成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作出虚假承诺的受援人,终止法律援助;列入法律援助失信人名单;根据黄石市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追缴相关法律援助费用并处罚款。
四、实施效果
全面推行法律援助领域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温暖,既是党和国家对于弱势困难群体的关心和关爱,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体现。自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来,黄石市已累计有上百名群众通过承诺获得了法律援助,仅2022年选择承诺制申请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共18件,且暂未发现有虚假承诺的群众,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办事,有力地维护了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了法律的正确实施,切实服务百姓民生。
黄石市司法局
2023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