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业务动态 > 公共法律服务

夯实民生基础 精进法援服务——黄石市以高质量法律援助护航民生福祉

来源:黄石市司法局      时间:2025-10-10 10:35

最近一句“穿搭要显贵基础款就不要再搭基础款”在网络上刷屏爆火,2025年黄石市将法律援助服务纳入民生十件实事,也遵循了“基础服务夯根基、进阶服务提质效”的思路,推动法律援助从“有”向“优”、从“广”向“精”升级。截至目前,全市民生实事法律援助项目完成5012件,完成率78.18%。

一、法律咨询是基础,诉讼服务不基础

法律咨询是法律援助服务群众的“第一道关口”,黄石市始终以全覆盖、便捷化的咨询服务筑牢民生保障基础;而刑事辩护、民事代理等深度法律服务,则以专业化、高标准成为维护群众核心权益的关键支撑。

在“基础咨询”层面,黄石市构建起全方位、无间断的咨询服务网络,2025年以来全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万余人次,日均服务124人次。全面升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响应,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法律解答,截至目前提供法律咨询11578人次,日均接听48人次。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聚焦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深入校园、军营、企业、广场等场景,面对面解答法律咨询。2025年开展现场志愿活动23场次,现场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让法律咨询服务“触手可及”。

在“深度服务”层面,黄石市以专业标准守护群众核心权益。建立精细化案件分类机制,将法律援助案件细分为刑事辩护、婚姻家庭、劳动保障等11个专业类别,实现“专业案件找专业律师”;针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明确要求承办律师需具备五年以上刑事辩护执业经历,从源头保障辩护质量。同时,通过“案中跟踪督办+案后严格评审”双重机制,定期组织受援人回访10余次、实施法律援助案件“双审制”,以“一案一评”倒逼服务提质。黄石市累计有13篇优秀法律援助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多次获评全省法律援助百优案例评选优秀组织单位,让辩护代理服务既有“温度”更有“精度”。

二、实体平台是基础,移动互联不基

实体平台是法律援助服务的“前台窗口”,黄石市通过织密四级实体网络夯实服务根基;而移动互联技术的深度应用,则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推动法律援助从“固定点服务”向“全流程便捷化”跨越,实现“基础平台”与“智慧服务”的协同升级。

在“实体平台”建设上,黄石市构建起市、县(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法律援助服务实体平台,并在各级法院、检察院、劳动仲裁、信访、综治中心、工业园区等关键场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城镇一刻钟、农村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群众在家门口、办事场景中即可找到法律援助窗口,实体平台的“网格化”布局,为服务民生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移动互联”赋能上,黄石市以技术创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建设“黄小法”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该平台集成视频咨询、申请预审、资源查找、智能问答等功能于一体,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法律服务。通过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实现法律援助跨平台、跨区域、跨层级协调办理;针对住院治疗、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群体,依托互联技术精准对接需求,指派工作人员与律师提供上门服务,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0余次。移动互联的深度应用,让法律援助突破“固定场所”限制,实现“群众有需求、服务就上门”,将“智慧法治”的便利送到了群众身边。

三、简化程序是基础,异地协作不基础

简化办事程序是法律援助“便民利民”的基础要求,黄石市以“减材料、缩时限”降低群众申请门槛;而跨区域协作机制的建立,则跳出“本地服务”局限,为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异地维权保障,实现法律援助惠民的有效延伸。

在“简化程序”方面,黄石市在全省率先发力,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群众无需开具经济困难证明,仅通过书面信用承诺即可表明经济状况,申请材料压减100%,审查期限从5天压缩至1天。2025年以来,全市通过该机制办理援助申请70人次,真正实现“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以程序简化破解群众“申请难”问题。

在“异地协作”方面,黄石市主动打破地域壁垒,为群众提供异地协作服务。该市先后签订黄石与温州法律援助协作机制框架协议、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公共法律服务“四城通办”异地协作框架协议,让群众在异地也能便捷申请法律援助;其中,阳新县司法局温州法律援助工作站,已成为阳新乃至中西部地区在温州务工人员的“维权驿站”与“娘家”,有效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异地维权远、求助无门”的难题。异地协作机制的建立,让法律援助服务跟随群众“走出去”,实现“人民群众在哪里,法律援助就覆盖到哪里”。

黄石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将法律援助列入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扩大援助范围,让法律援助既守好‘基础服务’的底线,更突破‘进阶服务’的边界,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与力量!”

(局公法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