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业务动态 > 社区矫正

搭建心理咨询新平台 打造联合矫治新模式

来源:      时间:2015-05-07 09:16

心理咨询介入社区矫正工作是提高社区矫正教育改造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西塞山区司法局通过争取领导支持,建立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工作新平台,整合辖区内心理咨询专家团队,谋划心理咨询介入社区矫正工作新常态,积极运用咨询结果与制定矫正个案关联,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组织保障助推团队建设

西塞山区委、政府、政法委历来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韩东山多次对包括社区矫正工作在内的司法行政工作进行调研并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明确要求2014年起将社区矫正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纳入的重要内容。区司法局成立了省级示范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创建领导小组,区司法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借调监狱民警、各司法所所长、20个社区矫正工作站负责人为成员,为西塞山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的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聘请资深专家组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团队,除区司法局和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外,聘请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并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体实践的大学教授、监狱警官、法院法官和医院医生等组成专家团队。其中一级心理咨询师2名,二级心理咨询师15名,组建较大的心理咨询专家团队,为创建好心理咨询中心的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二、提档升级助推优质服务。

一是与辖区医院签订共建协议。为进一步加强西塞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与十五冶社区医院的合作,依托十五冶医院心理咨询的专业平台,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及治疗等手段,以有效提升社区矫正教育改造质量。2015年4月30日,西塞山区司法局与十五冶社区医院签订了共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的协议书,为推进双方长期协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借力创建心理咨询中心。西塞山区司法局从2012年开始规划创建省级示范心理咨询室工作,到2014年底谋划到位并正式挂牌运行。西塞山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在西塞山区十五冶社区医院心理科基础上,区财政配套投入120万元建立了建筑面积475平方米的标准化心理咨询中心,分为办公区和个别辅导两个区域,其中办公区260平方米,设置有心理咨询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试室、心理督导室、催眠室、专家诊室、治疗室、团体活动室、身心放松室、音疗室、沙盘室、渲泄室等,个别辅导区面积有120平方米。心理咨询中心内布置有沙发、茶几、桌椅,并置放若干盆景,整体环境舒适温馨;在室外张贴有心理文化教育知识宣传专栏,并有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图片宣传板报;配置了专用计算机和心理咨询所需测试软件(16PF、SCL-90等),购置了专门的心理档案室资料柜和有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读物,咨询室配备有电视机、投影机、饮水机、电话、空调等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的软、硬件配备为西塞山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用并举助推精益管理

一是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后,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年度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建立了完备的社区矫正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建立了工作制度和标准化的工作规程,先后制定了《心理咨询室值班制度》、《心理咨询文明守则》、《心理测量室管理制度》、《心理渲泄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室保密制度》、《心理咨询师工作职责》、《心理咨询室预约制度》、《团体辅导文明守则》、《心理咨询档案建立、使用及保管制度》等并上墙。

二是严格操作标准。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标准进行运作,强化工作职责,力求工作实效。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指定一名对每一名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先用16PF量表进行普查测试,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性特征。通过筛查后,对有心理障碍的重点人员,运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制定不同的矫正个案,对矫正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及时进行疏导。西塞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的咨询和测试的结果与制定矫正个案关联,为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集中开展心理辅导。西塞山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心理辅导4次,对100多名矫正对象进行集中心理辅导,对多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个别心理健康测评。4月16日,西塞山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石监狱姚昌峰警官为本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上了一堂《人生难免有挫折》的心理辅导报告,引导社区矫正人员树立健康的心理理念,循循善诱地告诫社区矫正人员要随时保持理智、保持冷静,积极培养健康、阳光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效果良好。(据市社区矫正局和西塞山区司法局材料编)